|
田鋪鄉位于河南省最南端,通衢豫鄂,地跨江淮,總面積102.8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6個行政村,總人口1734戶6882人,是新縣的南大門。近年來,田鋪鄉依托境內許世友將軍故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田鋪大塆創客小鎮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黃毛尖省級森林公園等眾多“紅、綠、古”三色資源優勢,著力在“全域旅游、全景田鋪”上做文章,其中田鋪大塆在發展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做出一些探索,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和收獲。
01.政治責任扛起來,描繪綠色生態“富春山居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田鋪大塆時指出:“發展鄉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币獙崿F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政治責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是規劃設計先行。利用“英雄夢?新縣夢”規劃設計公益行活動有利契機,邀請北京、蘇州等公益專家團隊進行規劃設計,堅持修舊如舊,在保持原始風貌的前提下,融入現代生活元素,讓千年古色鄉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二是踐行生態理念。在田鋪大塆建設初期,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樹、不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保留村莊歷史風貌,傳承優秀農耕文明,讓鳥回來、讓人回來、讓民俗回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三是美麗鄉村起步。爭取省級“一事一議”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獎補項目,整合資金2000余萬元,實施綜合管網、村組道路、村里中心、供排水、人工濕地、垃圾中轉站、大塘整修等建設項目11個,修繕保護民居80余套,管線入戶入地,著力完善基礎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打造景觀精品,確?!耙撇揭拙?、一物一景”。
四是古色古香增輝。五年前,田鋪大塆環境臟亂、破舊不堪,貧瘠的土地不足以養家糊口,大多青壯勞力背井離鄉,靠外出務工維持生計。今日大塆,青山綠水環村落、古樸鄉村嵌田園,中原文化與荊楚文化在此交相輝映,村莊環境整潔干凈、設施配套完善、住房寬敞舒適,處處洋溢著怡然自得、和諧幸福的生活氣息,成功打造河南省首個創客小鎮示范基地,已成為大別山里一個充滿動力、富有活力、極具魅力的幸福山村。
02.堅強堡壘筑起來,引來創業創客“金鳳競還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實踐證明,基層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便會蹄疾步穩。強化黨建引領,引導人才回歸。
一是引進外來人才。踐行“雙創理念”,吸引20余名大學生到大塆投資置業,開設愛蓮說餐廳、花音年代咖啡廳、匠心工坊、蔓鄉托幼院、時光小院、80后童年體驗、碰瓷兒、不期而遇、兒童閱覽室、伴手禮、創客空間等創客小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
二是穩住本地人才。通過創客小店示范引領,帶動本地村民先后創辦了春臨農家、近水樓臺、英子飯店、歲月小筑、小巷人家、南山下、東籬小院、壹玖捌貳、九?一六、山里村居等特色小店,為群眾提供了就業創業平臺。其中有這么一對農村夫婦,兒子兒媳常年分處兩地在外務工,老倆口守著幾分薄地,在家帶著孫子。2016年著手創辦“春臨農家”,2017年兒子放棄月薪7000元的工作,回到了家鄉,兒媳也回來了,現在家里又多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孫女兒,其樂融融,目前生意火爆,預計今年年收入突破40萬元,成為十里八鄉遠近聞名的農家小店。
三是吸引返鄉人才。隨著田鋪大塆知名度的持續攀升,大批外出務工人員看到商機,紛紛返鄉投資支持家鄉發展,相繼創辦老家寒舍、外婆家、良棲小院、夢里老家、田園小居、歸園田居等民宿小店,掀起了新一輪返鄉創業熱潮。
03.鄉村文化動起來,激活旅游產業“一池春江水”
說一千、道一萬,產業發展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縣田鋪大塆考察調研時指出:“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我們在產業振興上主要突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強化文化引領。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繁榮文化是關鍵。我們以田鋪大塆創客小鎮為主陣地,實地開展黨性教育和黨內政治文化現場教學,舉辦“尋訪知青足跡?重溫激情歲月”返鄉知青聯誼會、“中國農民豐收節”和農民趣味運動會,積極開展“最美田鋪人”評選、“黨支部推薦放心店”評比、懸掛“共產黨員之家”光榮牌、快閃、“紅城文藝輕騎兵”送文化進景區巡演、“慶國慶?升國旗”等文化活動,開展“非遺愛在鄉村?創客引領時尚”主題活動,積極對外宣傳豫南皮影戲、民間舞獅、地燈戲、竹編及傳統紡織手工藝,《田鋪人家》獲得全國第七屆村歌大賽“十佳村歌”獎、作詞銀獎、作曲銀獎、“中國村歌十佳好聲音”(金獎)四大獎項,為發展“三色三化”旅游經濟(積蓄紅色優勢,弘揚忠孝文化;突出綠色生態,培育農耕文化;再現古色鄉愁,傳承民俗文化)賦予文化內涵,推動許世友將軍故里、黃毛尖省級森林公園等景區旅游持續升溫,實現紅色文化游、綠色生態游、古色鄉村游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注入新活力,帶來新機遇。
二是壯大集體經濟。積極推動黨建沿著產業走,采取“黨支部+合作社+運營公司+農戶”的管理模式,引進上海蔓鄉文化旅游發展集團,依托合作社將農戶的閑置房屋、土地、資金等整合起來,農戶通過房屋、土地、資金等入社,然后由合作社與專業的旅游公司強強聯合、共同經營,最大程度發揮合作社的資源優勢和公司的品牌經營優勢,持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真正實現農戶創業路上零風險。同時,依托將軍故里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注冊田鋪大塆、黃毛尖、許家菜、許家宴等文字商標,先后開發杭白菊、福豆腐、蜂蜜、天麻、葵花油等農特產品,將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產業發展支撐,實施以農家飯莊、特色商鋪為主的鄉村旅游到戶增收項目和以特色蓮藕種植、本地畜禽養殖為主的科技扶貧項目,吸納265戶農戶入股合作社,吸納周邊6個貧困村193戶貧困戶注資入股,每戶每年保底分紅1000元,戶均增收3000元,吸納就業12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人,年人均增收1.8萬元,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廣大群眾收獲了滿滿的幸福。
三是培強特色民宿。以“鄉村創客”為主題,吸引20余名大學生到大塆投資置業,發展創客小店21家,培育特色民宿14家,形成了農家樂餐飲、特色民宿、休閑旅游、觀光體驗等多種業態,實現群眾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生活品質和精神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2019年“十一”國慶期間,田鋪大塆接待游客近20萬人次,全鄉游客接待量達46.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近4000萬元,初步形成核心版塊引領、山水田園映襯、景觀小品點綴、民俗特色交融、生態立業跟進的產業發展模式,步入了鄉村振興快車道。
04.特色資源串起來,繪就鄉村振興“最大同心圓”
革命老區新縣立足獨特的旅游資源特色,堅持以點促線、以線帶面、全面鋪開的思路,成功創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著力打造“九鎮十八灣”,田鋪大塆創客小鎮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了標桿示范作用,是新縣發展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縮影。可以用這樣三句話來概括新縣:
一是一城紅色經典。新縣是全國著名、河南唯一的將軍縣。革命戰爭年代,是黃麻起義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首府所在地、堅持大別山紅旗不倒中心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落腳地,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紅軍主力部隊,走出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98位共和國開國將軍和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斗足跡,當時不足10萬人的新縣,就為革命獻出了吳煥先、高敬亭、葉成煥等5.5萬名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可以說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
二是百里綠色畫廊。新縣位于南北氣候過渡帶,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氣候溫潤宜人。古樹名木遍布境內,植被覆蓋率達95%,森林覆蓋率達76.7%,年空氣優良天數穩定在350天以上,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2.2萬個,被譽為“天然氧吧”,有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香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香山湖國家濕地公園、郭家河省級濕地公園、長洲河省級濕地公園和大別山省級地質公園,是河南省兩個國家生態縣之一,春來山花爛漫,夏至萬木蔥蘢,秋到層林盡染,冬臨玉樹瓊枝,四季美景如畫。
三是千年古色鄉村。新縣歷史文化積淀深厚,中原文化與荊楚文化、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在此交匯交融,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民居、古村落星羅棋布,現有中國景觀村落12處、中國傳統村落9處,河南省傳統村落29處。這些村落,屋后古木參天,村旁溪流潺潺,晨起雞犬相聞,暮歸炊煙裊裊,是一片山水田園景色、一幅大別山風情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