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時間以來,外國游客扎堆來華,許多景區出現“長滿外國人”的盛況。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1463.5萬人次,同比增長152.7%。火熱“中國行”火出新高度。
文化旅游海外推廣活動中,新西蘭民眾體驗宋式點茶。 奧克蘭中國文化中心供圖
入境游的盛況是開放中國的亮眼答卷,只有開放的中國,才會成為現代化的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中國已成為國際旅游最大客源國和主要目的地。這背后凝聚著中國旅游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偉力,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正在感受到中國的發展成果。
“你好!中國”——
體驗中國文化成來華旅行主要目的
“唱山歌哎,這邊唱來那邊和……”在廣西桂林漓江蕩漾的碧波上,德國女孩索菲亞輕聲哼唱著這首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民歌。
一個月前,索菲亞在桂林旅游,觀看了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劉三姐勇敢智慧的形象在索菲亞心中留下印記。這趟行程中,索菲亞還體驗了制作桂林雕版彩色套印畫,品嘗了地道的桂林米粉,打卡了中醫火罐理療。她把自己的體驗日記分享到海外社交平臺,兩天收獲了2000多點贊。
摩洛哥青少年體驗中國文化 拉巴特中國文化中心供圖
近年來,我國各地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外傳播力度,以提高中國文化的對外影響力,吸引更多國際友人走進中國、了解中國。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式美好生活的深度體驗,已成為海外游客“中國行”的核心吸引力。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滿意度專項調查,超過六成的受訪者將體驗中國文化作為來華旅行的主要目的。此外,美食、醫療保健、購物等也是來華游客的主要體驗內容。
為滿足入境游客日趨多元化、個性化的出游需求,各地不斷加強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紛紛推出涵蓋不同業態的文旅體驗線路,向海外游客發出邀約。
在今年上半年舉辦的中法文化旅游年“你好!中國”旅游推介會上,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聯合推出“西南民族風情”主題精品線路。動人的人間煙火、古老的歷史文明以及世居少數民族的傳統習俗,展現出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的多元一體格局,令現場海外觀眾印象深刻。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邀請全球網友評選后發布的江蘇入境游十佳線路也涌動著強勁的市場活力,帶領海外游客沉浸式體驗江蘇十三市的人文之美,彰顯全球視野下更具活力的魅力江蘇。
“入境通關只用幾分鐘”——
旅游全程更“絲滑”
6月17日,中國宣布將把澳大利亞納入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持有澳洲普通護照的人員赴華經商、旅游和過境可免簽入境逗留15天。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等多國施行單方面免簽,同時,中國還與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格魯吉亞等國實現互免簽證。
“我們來中國入境通關只用了幾分鐘。”5月15日我國實施“外國旅游團乘郵輪來華入境免簽”政策后,首批乘坐游輪入境中國的旅客、俄羅斯青年人尼基塔表示體驗非常好。
免簽政策利好持續釋放,傳遞出中國對外開放的強烈信號,吸引了境外游客來中國旅游觀光。據統計,免簽消息公布后半小時,在攜程國際平臺Trip上,澳大利亞游客搜索中國相關關鍵詞的熱度環比前一天增長超80%。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免簽入境854.2萬人次,占比52%,同比增長190.1%。
與“高人氣”相適配的,是旅游場所更便利的設施和更便捷的服務,讓外國游客來華旅游更加“絲滑”。
北京天壇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園區為提升入境游客服務質量,完善了多語種標識及導覽設施,提供英文網上購票平臺與英文購票咨詢窗口并行的購票服務,公園所有標牌均為雙語標注,自助講解機可配備20多個語種。
為了紓解外國游客“買票難”的問題,許多景點保留人工窗口購票服務,擴大認可使用的身份證件范圍,一些常年預約空余量較大的景區,也在有關部門的推動下取消預約制度,盡可能減少游客的個人信息采集。
“上次來中國旅游時,還需要讓中國的朋友幫我轉‘紅包’救急,這次來我發現連街邊的文創店里都可以刷Visa信用卡。”南非游客索韋托說。
截至目前,“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的多元化支付方式已基本覆蓋全國主要景區;湖南省張家界市多家酒店創新推出入境游“銀行+代兌機構+旅行社+導游”的外幣現鈔兌換“匯錢包”服務;攜程國際版Trip聯合陜西西安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國內600多個熱門場館、景區推出了可使用29種貨幣的境外游客在線自助支付服務……一系列支付軟硬件設施不斷升級,入境旅游曾經的“堵點”已轉換為引客“亮點”。
便利的支付環境也為外國游客帶來更加暢快的消費體驗,各類支付交易的金額、頻率實現大幅增長。據統計,今年5月,全國POS機外卡交易筆數和金額較2月均實現翻倍。超過200萬入境人士使用移動支付,交易筆數和金額也較2月均接近翻倍。
“和中國人一樣行走”——
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果
1984年,美國旅行家布萊恩·林登第一次來到中國。“那時中國剛剛開放,對于大部分外國游客來說,中國是遙遠而神秘的,需要一些機遇和運氣才能來中國旅行。”林登笑著回憶,“那時我走在馬路上,很多人對我投來好奇的目光,現在,中國滿大街都是‘老外’。”
40年時光荏苒,林登成為中國旅游開放的見證者和建設者。他定居云南大理喜洲古鎮,將一座老宅改造成為集住宿、餐飲和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吸引了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中國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正是中國廣闊的胸襟和開放的氣度,讓全世界的游客更加便捷地感受到人類文明發展的璀璨成果,也讓全世界的旅行商共享中國文化和旅游發展機遇。”他說。
“看,這是我包的粽子。”瑞士游客路易斯與記者分享起“中國行”的見聞,“從我決定給自己放個假,到我踏上中華大地,只用了3天。”路易斯說,比起常規旅行,他更傾向于“和中國人一樣行走”,“早晨我和公園的伯伯一起鍛煉,他們教我抽陀螺、放風箏,晚上我和阿姨一起跳廣場舞,和放假的孩子一起騎車逛胡同,我還品嘗了老北京豆汁兒味的冰激凌……”
短短10多天,路易斯在行走中看到了一個充滿煙火氣的真實中國,他說:“你問我對中國開放的看法,我覺得這趟旅程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自由地行走、友好地相交、自然地靠近,看見了中國人民的真實生活。”
新西蘭旅行商點贊中國之旅 奧克蘭中國文化中心供圖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國旅游發展的腳步日新月異、行穩致遠,用看得見摸得著的開放實踐,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相約中華,讓全球游客賓至如歸。
來源:中國文化報2024年7月8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