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4日-5日,由中國旅游協會指導、中國旅游協會旅游教育分會主辦、中山大學旅游學院承辦的中國旅游教育論壇在廣州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挑戰、變革、行動”為主題,包含主論壇、4個平行論壇和4個圓桌論壇,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特邀嘉賓、會員代表等400余人參加。

主論壇現場

保繼剛教授
首先,中國旅游協會旅游教育分會會長、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創院院長、中山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保繼剛作“中國旅游教育的結構轉型、代際轉換挑戰與未來發展”主旨演講,他指出,中國旅游高等教育的建設與發展為高等教育擴招、人才后備力量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目前面臨著結構性轉型的挑戰,同時肩負著完成中國旅游研究者的代際轉換與接力的重要使命。他表示,旅游就業和專業招生將在政策利好、產業復蘇的雙重助力下實現重振,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旅游學科大有可為。
田衛民教授
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云南大學特聘教授田衛民作“新文科背景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主旨演講,當前,我國新文科建設的使命和目標是推動自主創新,提升國際話語權,新文科建設的四大訴求分別是自主知識、學科交叉、科技應用與服務社會。他認為,旅游學科需要構建以旅游消費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接待業為支撐的知識體系,構建學生心理行為分析、空間聚散分析、運營管理分析的三大思維方式。
王昆欣教授
世界旅游聯盟副秘書長、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教授王昆欣作“產教融合:旅游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主旨演講,他指出,職業教育是跨界教育,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領域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并結合多年實踐探索經驗,對調和職業教育的“公益性”與企業的“市場性”之間的矛盾,助力雙方自覺走向合作提出重要思路。最后,他總結道:產教融合,學校為關鍵,教師立核心,重點在企業,政府是保障。
張潤鋼秘書長
5日上午,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潤鋼作“對后疫情時期酒店行業的思考”主旨演講,通過豐富詳實的數據分析疫情以來的酒店行業動態。疫情給酒店業帶來的沖擊正在逐步消退,同時帶來了短途(反向)出行催生新熱點、營銷模式進一步優化、社區化重塑客源結構等機遇。最后,他從行業需求的視角提出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期望和呼喚:行業亟需科學實習安排、打造雇主品牌、通過組織變革、數字化技術減少用工的實用工具。
馬兆興教授
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山西文化旅游職業大學籌備組副組長、山西藝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馬兆興作“文旅融合背景下職教改革的傳承與創新探究——以山西文化旅游職業大學‘藝術+旅游’模式的建設實踐為例”主旨演講,從“兩個轉型文旅先行”的導向出發,分析如何建設文旅職大、建設怎樣的文旅職大。他表示,下一步,山西文化旅游職業大學籌備組將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文旅融合、四校融組”的融合發展先行曲,走好文旅職業本科教育先行之路。
程道品教授
桂林旅游學院校長程道品作“堅守初心,植根行業,腳踏實地育人才”主旨演講,分享了桂林旅游學院在行業主導下扎根、依托行業網絡成長、跟隨行業變化創新的發展歷程。他表示,學校始終堅持根植行業和社會辦教育的理念,堅持旅游立校,初心不改,腳踏實地,培養人才。最后,他向為學校發展過程中提供支持的各位老師表示感謝,希望能繼續與各位同行一起將旅游教育做大做強。
徐紅罡教授
羅秋菊教授
主論壇分別由中山大學旅游學院院長徐紅罡教授和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羅秋菊教授主持。
徐虹教授
論壇期間,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院長徐虹發布了《中國旅游教育藍皮書2021-2022》,本書由旅游教育分會組織力量編寫,書稿分為五部分,分別為總報告、分報告、理論研究、專題報告和典型案例。
圓桌論壇一

主講嘉賓
主持人
中山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張驍鳴主持“旅游專業招生與專業認知的新挑戰與應對”圓桌論壇。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上海師范大學副校長、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校長康年圍繞旅游專業轉型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瓶頸與突破展開,提出通過洞悉新業態、對接新職業、賦能新技術、促進文旅融合的深度來更好地迎接變局與挑戰。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東北財經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院長韻江提出新的教育實踐觀,通過學術性實踐與實踐性學術的結合,培養學生從獲取知識到利用知識最終到知識創造的能力。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系教授林璧屬聚焦于技術變革和旅游發展對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影響,認為旅游研究的重要目標是認清現實旅游者的群體需求意識,從而對學生的學術能力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澳門科技大學酒店與旅游管理學院院長吳國民分享了自身在美國和澳門從事旅游管理教育的經驗,認為任何教育教學工作的調整最終都是為了培養擁有良好自信心和自我認知的學生。北京中瑞酒店管理學院教務長徐隆洋認為新時代背景下行業變革與技術發展對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供給提出新的要求,分享了關于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思考與探索。

分享結束后,各位嘉賓圍繞如何應對行業轉型帶來的挑戰、樹立學生職業和專業認同等話題,展開更進一步的討論。
圓桌論壇二

主講嘉賓

主持人
黑龍江職業學院旅游與人文藝術學院副院長劉宏申主持“新專業背景下的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圓桌論壇。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姜玉鵬分享了以國家教學標準開發推動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提出如何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專業化研學旅行人才。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云南旅游職業學院副院長符繼紅提出為適應產業變革需要,旅游專業要提升強化文旅融合需要的課程體系、拓展農旅融合需要的課程體系、提升康養旅游需要的課程體系、推進智慧旅游需要的課程體系開發。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四川省旅游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趙曉鴻提出旅游職業教育應轉變傳統思維,以建設產教融合實驗中心為依托,以建設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為抓手,推動游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杭州市旅游職業學校副校長陳威民認為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需將非遺文化與旅游專業課程教學緊密結合,系統開展教學與生產,深挖獨特的教學資源與環境建設,開發綜合性的實踐項目,賦能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上海照梵軟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偉勇對數字文旅專業的人才素養與理論重塑進行開放式探討,提出文旅行業的數字化是大勢所趨,需要完善課程設置,培養復合型人才、數字化人才和鄉村旅游人才。

分享結束后,各位嘉賓圍繞職業教育中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具體問題等話題,展開更進一步的討論。
圓桌論壇三

主講嘉賓

主持人
《旅游學刊》副主編、編輯部主任吳巧紅主持“數字文旅背景下的專業建設”圓桌論壇。浙大城市學院國際文化旅游學院院長邱漢琴從申報背景、申報方向、辦學模式等方面分享了數字旅游專業的建設經驗,并呼吁更多院校能夠結合當下數字文旅背景來進行旅游專業的新建設。華南理工大學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院院長吳志才介紹了數字化文旅實踐方面的三項構想,其中包括本科教育的培養、研究生專業的建設、重點實驗室的發展,以此緊跟時代需求以及產業升級。澳門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學校校長趙偉兵圍繞如何將科技融入到旅游專業和學科建設以及人才培養方面,分析了目前專業建設所面臨的挑戰,并且就學科建設進展分享了實踐經驗。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游與管理學院執行副院長李璽介紹了澳門城市大學在數字化旅游人才培養方面的實踐進展,從調整課程設置、加強業界合作、優化學生項目、更新課程體系這四方面進行分享。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饒勇以中山大學旅游學院的《旅游學原理》課程為分享案例,從學科的基本體系建設層面切入,具體分享了目前在課程體系、課程基本框架方面的思考與探索。

分享結束后,各位嘉賓圍繞學科建設、學生能力培養、科研和教學人才引進、高校課程設置等話題,展開更進一步的討論。
圓桌論壇四

發言嘉賓
主持人
云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副院長趙書虹主持“文旅深度融合下的旅游課程思政示范”圓桌論壇。田衛民教授帶領的思政示范課程《旅游概論》教學團隊進行課程設置分享,圍繞課程簡介、課程建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教學安排、教學資源等展開,并探討如何將旅游概論課程內容和思政融合,梳理專業知識并挖掘思政內容。同時,田衛民教授表示課程是塑造學生人格的重要渠道和窗口,強調了結合思政進行課程內涵挖掘的重要性。羅秋菊教授帶領的思政示范課程《會展管理概論》教學團隊分享課程設計經驗,展示了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選取其中的“文化節慶”章節展開具體分析,模擬如何將思政巧妙融入專業課程中,并由團隊成員張士琴副教授和郭云嬌副研究員通過唐人街春節等課程案例分享思政示范課程中案例故事選擇的理念和原則。
平行論壇一

主講嘉賓

主持人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張廣海主持“旅游高等教育的大思政育人體系建設”平行論壇。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院長呂寧提出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大思政”目標,認為思政教育最終要引導學生實現正確認識世界與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以及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的有機統一。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常務副院長嚴旭陽結合學院思政教育的具體案例進行經驗分享,指出大思政課與思政課程、課程思政與專業思政共同構成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最終目標是服務于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安徽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教授陸林指出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對于樹立學術自信、文化自信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立自主知識體系需要依賴正確的指導思想、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在理論上離不開系統化課程體系的建構,還需要將學術話語轉化為大眾所接受的話語體系。湖北大學旅游學院院長余意峰認為通過核心課程思政、科研競賽思政、社會調查思政、實習實踐思政和創新創業思政的路徑,依靠師資、課堂和平臺的支持,最終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專業人才,實現專業育才與思政育人的雙元融合。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旅游學院主持工作院長羅芬分享了以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文旅育人模式構建與探索,總結出獨特的思政育人模式,通過“紅綠融合、文旅育人”的路徑最終培養跟黨走、有知識、能創新和扎根文旅服務行業的學生。
平行論壇二

主講嘉賓

主持人
中山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張朝枝主持“新時期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挑戰與創新”平行論壇。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院長徐虹分享了南開旅游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提出教育教學改革應回歸對人的培養、對人的能力的提升,實現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和靈魂的啟迪,教育學生知中國、服務中國。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旅游學系教授巴兆祥認為MTA教育面臨生源結構單一、實踐教學缺乏、雙導師制難以落實、論文質量參差的問題,提出完善規章制度,制定符合要求和學校定位而又兼具特色的培養方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優化路徑。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華僑大學旅游學院院長謝朝武分析了旅游高等教育的困境挑戰與教學體系的創新,介紹學校建立多元主導的旅游人才培養的模式、建立數字化導向的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持續創新的教育改革機制等實踐。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海南大學旅游學院院長郭強針對海南旅游業的定位和旅游活動的特殊性,梳理產教跨界融合和文化跨國融合的“雙跨融合”理念,統籌組織、課程、教學、評價、資源五個方面推動落實,提出“旺工淡學”的校企合作模式,通過制度創新提供運行保障。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華南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院長劉俊認為“旅游+教育”是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在價值層面上旅游活動具有特殊且重要的實踐育人價值,在實踐層面上教育能夠豐富旅游場景的內容和體驗,學院致力于通過基于問題解決的核心能力培養,讓新旅游更有教育意義。
平行論壇三

主講嘉賓

主持人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文旅學院院長石媚山主持“數字時代旅游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轉型”平行論壇。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校長杜蘭曉分享了未來旅游職業教育在數字化時代如何變革以及作為旅游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應對挑戰等話題,并提出培養目標、培養方式、資源共享以及評價四方面的實踐路徑,為數字時代旅游職業教育的迭代提供“浙旅”模式。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山東旅游職業學院院長閆向軍針對目前旅游產業數字化的大背景下旅游教育的兩大問題,以學校為案例提出旅游職業教育數字化的五大實踐路徑,即場景、技能、產品、內容和仿真,從行業視角深入探討數字化時代旅游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鄭州旅游職業學院副院長徐永清圍繞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探討職業教育如何將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緊密結合,并展現學校推動教育資源信息化、數字化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旅游職業院校提供了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的經驗和借鑒。華僑大學國家級旅游教學實驗中心、國家級旅游虛擬仿真實驗中心主任汪京強提出了數字化時代教師需具備的基本能力,并強調了提升旅游教育教師數字素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享了華僑大學旅游學院在數字化驅動背景下數字化教學的經驗。北京巽震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博分析了文旅企業崗位人才能力矩陣,并回應文旅專業如何升級轉型,如何開展數字化改造以及多學科背景下產學合作如何開展等問題,從企業視角展開對旅游產業數字化和學院教育融合的探索。
平行論壇四
主講嘉賓

主持人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教授蔣慶榮主持“‘三教’改革深化發展的趨勢與路徑”平行論壇。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南京旅游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周春林圍繞“以研促改、以賽促教,助力教師全面發展”,介紹并分析了目前關于“三教”改革的重點文件,總結了“三教”改革的總體要求與發展關鍵點,并分享了團隊所進行的實踐項目及成果。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教授褚倍分享了美國旅游人才培養的現象與思考,首先從現象出發,以三個案例來介紹了美國大學的旅游教育專業設置以及人才培養等情況,其后針對旅游教育的多樣性以及融合性進行了分析與思考。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商務學院院長郭盛暉基于學院的實踐經驗,分析了高職旅游類專業“三教”改革的路徑與模式,從教師能力提升、教師隊伍培養與管理、教學課程模式優化、教學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分享了具體實踐經驗。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編審張衛以“教材改革”為探討重點,結合“三教”改革的背景介紹了“崗課賽證”的主要內涵,并且以教材案例的形式分享了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所做的實踐進展。北京鼎盛諾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勝強圍繞利用信息化創新教學對新教法帶來的變革,從企業的視角介紹了疫情三年來公司在旅游職業教育方面所做的服務,以及分享了如何通過信息化來助力旅游職業教育人才培養。
本次中國旅游教育論壇內容全面、發言嘉賓陣容強大,各論壇座無虛席,參會代表認真聆聽、積極交流,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論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