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山動物園始建于1954年,現位于南京市和燕路168號,占地面積1026畝,從蕨類植物到高大喬木共400余種,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岡瓦納、高黎貢、本土物種保育區、亞洲靈長區、狼館等具國際理念的30多個動物場館錯落分布,來自世界各地的260余種3000余只珍稀野生動物棲居于此。紅山動物園以“保護教育”為核心使命,憑借專業的動物保育技術、溫暖的人文底色與獨到的經營理念,走出城市動物園轉型與創新之路。
一、主要做法
1.理念創新:從“被人觀賞”到“客隨主便”
在這座被年輕人親切稱為“南京版迪士尼”“丑猴子博物館”的動物園里,野生動物生猛、鮮活、松弛的積極狀態得以充分激發,“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溫柔以待”具象化呈現。
紅山創新運營理念,通過率先取消動物表演、尊重動物天性、為動物打造貼近自然的棲息環境,讓動物成為園區的真正主人。園長沈志軍關于動物園的理想,更加速了這個專業而溫情、有趣又有擔當的動物園破圈出圈。
在紅山,每只動物都是自在的主人,這里沒有刻意的表演,只有最本真的模樣:豹貓藏在角落享受獨處,狼群在水邊嬉戲捕魚,川金絲猴家族相擁理毛。它們有權撒野,有權“不見客”。在紅山,每只動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性格,從新奇有趣的手繪科普牌到感人至深的“老馬走了”動物訃告,有溫度的科普提升了動物的辨識度,更強化了與觀眾的情感共鳴。在紅山,動物們的大小事都被關注,用專業技術加持“毛孩子”身心健康,如挑戰孟加拉虎在非麻醉條件下配合獸醫進行B超檢查;成功進行國內首例合趾猿剖腹產手術;花了三年時間嘗試送黑猩猩“烏豆” “憨豆”回群;中國貓科館順山勢鋪展景致,為“膽小”的豹貓設計多個“藏身之處”(2021年該館被致力于展示國際優秀動物園場館設計案例的ZooLex收錄,為大陸首個被收錄案例)。在紅山,持續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紅山每年救助一千多只動物,放歸率達45%。紅山動物園還深入到更為系統和長期的野外保育項目,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力量。

2.經營創新:從積極挑戰到實力出圈
云端傳力,讓暖流涌動起來。2020年,紅山依托ZOO直播(全國首家)、云認養等方式積極探索。通過常態化直播、趣味科普,展現動物治愈瞬間,開辟出“云游園”這一創新模式;通過多樣化云認養渠道、動物糞便制成有機肥料、文創產品個性化研發,搭建起公眾與動物的專屬聯結,形成“認養即守護”的可持續互動。
文創傳情,讓守護的心意看得見。紅山動物園深入發掘動物獨特個性,構建起園區內的明星動物IP矩陣,成功推出白面僧面猴“杜杜”、考拉“檸檬”、卡皮巴拉“杏仁”等動物明星,設計了一系列文創產品。游客笑稱:“在紅山,沒有人能守住錢包。”“門票40元,消費400元”更是紅山文創深受歡迎的生動寫照。這些高人氣周邊不僅參考了飼養員、志愿者和“鐵粉”的意見,融入了動物背后的救助保護故事、情感共鳴點及流行話題,還向公眾科普神奇的物種,更承載著傳播保護文化的使命。購買文創更成為公眾對紅山保護理念的認同與支持,從2020年嘗試推出至今,紅山文創銷售額已實現爆發式增長,品類發展到毛絨玩偶、服飾、日用、盲盒手辦等200多種、超1000個SKU。

森靈傳意,讓綠色的消費傳開來。為了提供更多保護消費選擇,紅山推出了自有綠色品牌——森靈野集。品牌根植于“對環境友好,對地球有益”的永續理念,推出高黎貢白茶和咖啡、唐家河蜂蜜等產品,通過推廣自然友好產品、保護區農產品,傳播綠色消費,助力生態保護。此外,紅山積極響應“降碳減污”、“綠色轉型”的發展戰略,園內首創“智能一體化臥式密閉發酵罐”,將動物的糞便和園林廢棄物充分利用,生產出獨家的動物糞便有機肥,用于動物飼料、園區景觀的滋養。

科普教育,讓保護的情愫植心間。紅山動物園以保護教育為核心使命,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動物園行業保護教育先進單位。紅山舉辦公益活動“生肖文化節”、“讀詩會”、“自然生活嘉年華”等,年均開展200余場主題活動。春節期間邀請游客舞龍,被動物圍觀,網友笑稱“紅山動物園沒有動物表演,卻讓人表演給動物看”,單話題關注度超2500萬。此外,紅山持續革新自然教育課程體系,開發動物場館設計師、動物園奇妙夜、動物園科學家等7大系列40項研學產品,每年接待近千場次萬余人參與。聯合圖書館、學校、社區等將科普課堂延伸至園外,聯合出版《紅山動物園是我家》《熊在嗎》《阿猩》等科學趣聞叢書,把保護和尊重的情愫根植人們心中。

3.聯動創新:從本土協同到國際拓展
扎根園區,品牌聯動共促保護行。基于理念的認同,在園區內,三星、肯德基、喜茶、報喜鳥、KleeKlee等與紅山合作,在動物園里舉辦時裝發布會、動物音樂會,GALA樂隊為紅山寫歌,以創意有趣的活動,借助品牌的影響力,倡導公眾力所能及的保護行動。
走出園門,與城相融共繪共生景。紅山動物園還通過動物IP植入、活動聯辦等方式走進金鷹、萬象天地、萬象匯等商業綜合體,打造馬路動物園、空中動物園,打破城市與自然隔閡,開展城市自然計劃。這些舉措以文旅流量賦能消費增量,成為城市消費升級的重要助力,為文商旅融合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
聯動國際,講好中國動物園故事。紅山動物園與美國圣路易動物園建立友好動物園,與新加坡動物園、荷蘭博格斯動物園、愛爾蘭都柏林動物園等保持長期聯系。2021年發起“動物理想家”國際聯合實踐營,集結22國“Z世代”青年與專家,亮相聯合國COP15大會,傳遞中國生態文明理念。2023年波士頓“園見南京”藝術展上,猩猩“樂申”畫作吸引超10萬美國民眾參與,被美聯社譽為“中美文化交流新篇章”。同年12月,在Discovery探索頻道播出全球紀錄片《一座動物園的理想》,向海外受眾生動傳遞新時代中國在動物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新發展、新成果。2025年,歷經十年的努力,紅山成功擁有歐洲動物園與水族館協會大猩猩種群管理委員會劃撥的十分珍稀的西部低地大猩猩種群,大猩猩的到來,遠不止一個新物種的加入,更是對紅山動物園建設管理和技術綜合實力的權威認證。

二、取得成效
實現人氣持續攀升。從2019年接待537萬人次升至2023年623.4萬人次,到2024年797.2萬人次(70%為外地游客,30歲以下占70%),再到2025年上半年游客量超400萬,游客紛至沓來,表達著對這座有愛、有趣、有責任、有情懷的動物園的認可與青睞。
走出轉型發展新路。2020年前,門票收入占總收入的85%。2023年后,隨著文創、聯名產品等二次消費的興起,動物園成功突破了對“門票經濟”的依賴,門票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大幅度降低。紅山動物園的創新實踐得到認可,南京市委專門發文,紅山為全市學習借鑒的創新案例。

引領保護教育實踐。紅山動物園常年為網絡熱門搜索詞條,2024年網絡影響力75.26億。近兩年獲國家級媒體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報道70余次,紅山動物園被譽“中國最有溫度的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