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兩個月,對從事入境旅游的業者來說,是欣喜和忙碌的。與年初入境游市場緩慢復蘇不同,近期實施的免簽等一系列政策,給入境游市場注入了新活力。旅企紛紛加快業務布局,調整團隊、赴客源市場調研、上新產品、加大推廣力度,希望能趕在客源市場預訂高峰前將產品鋪排妥當。與此同時,業界呼吁,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合力,共同破解航線、人才、營銷等難題。
市場向好 散客增加
“最近,基本每天有客戶詢問明年3、4月入境游產品價格。我們的客源市場主要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系列免簽政策出臺之后,我們組織人員到兩個客源市場進行考察,經過短暫的調整之后,需求端馬上就有了反饋。”山西太平洋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劉鋒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他們的入境游接待量恢復到了2019年同期的18%左右。“按目前的咨詢量來看,我們對明年的入境游市場充滿期待。”
“從12月8日起,我們連續3個工作日提交入境團隊申請數高達10個,而且家庭團隊數量不斷增加。入境游客中,來自韓國等地的親子游客較上月翻倍增長。”春秋旅游副總經理周衛紅分享了一組數據。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得益于一系列免簽政策的實施,無論是近程亞洲市場還是遠程歐美澳市場,純休閑旅游團隊出現明顯增長。有業者介紹,境外同行正在積極調整產品。他們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力度,雙方溝通更加頻繁。
6國免簽政策實施首日,意大利游客享受免簽入境政策。北京邊檢總站供圖
“11月24日,我國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6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發布后,我們第一時間就接到了西班牙合作伙伴的咨詢電話,詢問實施細則。”中旅旅行入境部總經理助理孫鵬說,“歐洲相關客源國的合作伙伴收到消息,非常興奮。根據免簽時長,他們正在調整自己的產品。比如,主推15天以內的中國入境游產品,德國的合作伙伴還將10人成團產品調整為4人成團。”
“每次跟境外合作伙伴分享我國入境游利好政策,大家對中國入境游市場的恢復就多了一些信心。尤其是對6國免簽政策出臺后,當天晚上,我們就收到了德國合作伙伴的詢價信息。”中青旅國際公司副總經理胡繼英說,“我們的客源市場主要是歐美國家。歐美客人出游計劃性較強,從今年3月開始,商務會議和交流等公務需求增加。下半年,旅游散客團隊逐漸增多,家庭定制需求開始恢復。”
前不久,西班牙游客在桂林游覽。中旅旅行供圖
桂林唐朝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周曉光告訴記者,今年截至目前,他們的入境游業務恢復到了2019年同期的7%左右。“主體客群還是歐美澳等國的客人,總體來說,歐洲市場恢復情況相對較好,這與航班豐富度及對6國免簽政策有關。尤其是免簽政策,對市場是一大利好,改變了今年入境游市場恢復進程。”
對于接下來入境游市場的恢復速度,業界給出了較為理性的判斷。在他們看來,保持穩步持續向上的態勢是入境游市場目前較理想的狀態,更能促進入境游市場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2024年入境游市場,較今年會有較大提升,但相較于2019年仍然會有一定差距。我們估計,明年歐洲市場恢復還需要持續努力。”周曉光說,“利好政策傳導到終端消費者,形成大規模的有效需求需要時間。預計自由行客人會首先出現變化,但是,真正在旅行社報團入境游的客源要到明年3、4月才會有明顯增長。”
抓緊調研 調整產品
最近,從事入境游的業者很忙,忙著調研、整合團隊、鋪設銷售渠道。他們普遍加快了業務布局,希望能與整個市場的復蘇節奏保持一致,為明年打好基礎。
對6國免簽政策出臺后,周曉光第一時間飛往歐洲,這位從業30年的老旅游人感覺到了時間緊迫。“免簽政策出臺之前,我們對歐洲市場并沒有明確的推廣計劃。政策出臺之后,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決定在歐洲市場投入更多營銷資源。”周曉光告訴記者,“目前,我們正在加緊鋪設銷售渠道,上線產品。爭取在明年第一季度之前將渠道和產品鋪設到位,并投入資金進行營銷推廣,抓住客源市場一季度銷售高峰,提前圈定4、5月的市場份額。”
劉鋒也去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調研。在他看來,只有去一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市場的真實情況。“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游客在出游決策上受社交媒體的影響很大,他們會按照這類平臺上的攻略找旅行社定制同款線路。此外,游客越來越喜歡小包團和私家團。我們也在根據這些變化,調整營銷策略。”
采訪中記者發現,業者在入境游市場的布局更有章法,一線城市業者與非一線城市業者有各自不同的關注點。
“目前,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各個市場恢復原有的產品體系。當然恢復并非盲目,而是根據各自市場需求,優先恢復游客急需的產品品類。”孫鵬說,“在人才供給方面,我們的英語導游儲備較為充足,足以應對明年的市場高峰,但其他小語種導游還需要花更多精力配備。”
中青旅國際公司將重點放在了特種旅游及小包團產品上。“我們會在定制游、特種旅游、小包團上有更多投入,挖掘這方面的潛力,滿足游客的深度碎片化需求。”胡繼英介紹,“此外,我們也在對自己的外文網站進行重新定位和包裝,爭取盡快上線。”
前不久,日本游客在上海豫園游覽。春秋旅游供圖
“從對接外國游客信息到口岸簽申請,再到往返機場辦理業務……每個流程都需要重新熟悉。隨著業務發展,我們一方面加強企業內部導游培訓,另一方面也在聯絡導游服務中心,請他們派遣專業小語種導游。同時與旅游院校保持密切聯絡,提供實習機會,為未來培養更多‘新鮮血液’。”周衛紅介紹,在產品設計方面,他們利用碎片化資源,設計、翻譯更多上海微游線路,推出上海、長三角以及國內其他旅游城市的連線產品,滿足入境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我們的產品開發重點是一價全包。”周曉光說,“我們跟航空公司緊密合作,未來會推出包含國際往返機票的完整的打包產品。另外,我們會加大營銷推廣力度,邀請合作伙伴實地考察。”
劉鋒說:“疫情3年,國內很多景區的門票、接待政策有變化,這是企業需要了解的。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整合酒店、車隊、景區、導游等資源,打造更符合入境游客需求的產品體系。另外我們在資金上也有所準備,保障專項資金能及時投入到入境游市場。”
“目前,我們正在做產品升級,與各資源方聯動,開發更多與本地文化相結合的體驗型產品,讓入境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在渠道拓展上,除了傳統的展會促銷以外,嘗試與目標市場本地化渠道合作、拓展線上渠道。”桂林中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曦說。
三大難題 亟待解決
采訪中,業者們談到了入境游市場復蘇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有業者表示,推動入境游市場快速恢復,需要做好體量與服務質量的平衡,在資源層面,需要與國內游市場需求取得平衡,這些都需要產業鏈上的參與者形成聯動,共同努力。
業者提到了三大難題,首先是航班航線恢復難題。
“入境游市場恢復初期,國外零售商對山西旅游產品興趣不大,產品上架動力不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航班航線太少。疫情發生之前,入境游客到山西旅游,經常是A點進B點出,連線產品很方便。但目前由于航班豐富度不夠,游客只能固定由一個城市進出。所以,航線是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劉鋒說。
周曉光提到了同樣的問題。“目前,我國與北美客源地之間的航班航線依然較少,游客到中國需要經他國轉機,出行成本增加。”
對此,業界普遍希望,民航和機場能協商加快國際航線復航步伐。另外,能否引入更多國外航空公司,開辟國際航線?航線豐富了才有可能進一步降低交通成本,增加產品性價比。
業者談到的第二個難題是人才培養和儲備。
有業者認為,培養入境游人才,需要花費更長時間。“一般來說,招聘一個新人需要一年的培訓周期才有可能獨立上手。而目前旅游行業的薪資待遇與其他行業相比有差距,這也是高素質人才不愿意進入旅游行業的原因。”
“不只導游,銷售、計調、營銷崗位人才同樣短缺。”周曉光呼吁,“希望相關主管部門在政策層面給予入境游業者更多支持,增強入境游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
第三個難題是對外營銷。
劉鋒建議,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在海外加大宣傳力度,同時將旅行社、景區、酒店等企業組織起來一起營銷。另外,對境外合作伙伴的培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經歷了3年疫情沖擊,熟悉中國市場的國外的銷售和產品操作人員相當一部分離職了。就算沒有離職的,對中國市場的熟悉度也不復從前。而他們是對客銷售的第一環節,他們對產品的熟悉度直接影響著銷售業績。
采訪中,業者對于入境游市場的發展提出更多建議。
“過去3年,很多景區的預約流程主要服務于中國公民,入境游客的參觀流程是什么?要考慮到他們的習慣,要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提前告知。另外,提供更多便利化手段,尤其在支付方式上,要充分考慮入境游客的消費習慣。”周衛紅建議,以資金獎勵的形式,鼓勵從事入境游的旅行社積極創新。還可通過召開中國業者與境外渠道商座談會、邀請國外業者實地踩線、舉辦國際展會推廣宣傳等方式,幫助國內外業者打通或重建銷售渠道。
“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在國外推廣時,與企業合作,形成合力,既有資訊方面的介紹,也有產品和品牌的推廣,推動潛在需求轉化落地。同時,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針對入境游市場的政策推出,給業者更多信心,共同解決市場面臨的痛點。”周曉光進一步建議。
來源:中國旅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