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截至5月24日收盤,新華聯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華聯文旅”,股票代碼“000620”,股票簡稱“*ST新聯”)股價持續反彈,連續三天觸及漲停,逆勢飄紅。
消息面上,公司近日相繼發布預重整公告與控股股東增持計劃公告,引發市場關注。此前由于疫情影響、融資負擔等問題,新華聯文旅經營活動一度遭受重創。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預重整的正式啟動,該公司債務風險有望得到化解,控股股東計劃增持也彰顯了對公司重整成功和發展前景的信心。加之文旅行業加快步入復蘇通道,新華聯文旅有望走出困境、重獲新生。
預重整正式啟動 風險有望化解
新華聯文旅債務風險化解正迎來重要“破冰”。日前,新華聯文旅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簡稱“北京一中院”)《決定書》,北京一中院決定對公司啟動預重整。
新華聯文旅公告稱,這有利于提前啟動包括債權申報登記與審查、資產調查、審計評估、重整投資人招募等工作,并與債權人、意向重整投資人等提前進行溝通和征詢意見,全面掌握各方主體對重整事項的反饋意見和認可程度,并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盡快制定可行的重整方案,提高后續重整工作推進效率及重整成功率。如果公司預重整成功并順利實施重整,將有利于優化公司資產負債結構,提升公司的持續經營及盈利能力。
新華聯文旅董事長馬晨山5月19日在公開信中表示:“本次預重整獲得人民法院受理,我司將在法院的主持下啟動預重整和重整程序,全力推動企業重整重生。”
業內人士表示,破產重整是上市公司化解債務問題,恢復持續經營和盈利能力,聚焦主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重整可集中剝離與未來業務規劃方向存在偏離的資產,加速不良資產的處置,實現資產優化配置,為企業業務轉型與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研究員盤和林認為,“從某種程度上看,重整是企業和債權方或者股東等之間的妥協,這種妥協能夠讓債務問題獲得解決或壓后,從而為企業復蘇爭取時間。而預重整屬于提前介入,可為企業在重整程序法定期限前爭取時間,提高重整成功率”。
2020年印發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有關地區和部門要綜合施策,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破產重整等方式出清風險”。近年來,通過“預重整+重整”程序,拯救困境企業獲得重整成功的案例并不在少數。
同花順數據顯示,以關鍵詞“預重整”搜索A股相關公告,截至記者發稿前,2023年已有106份關于“預重整”的相關公告,涉及逾20家公司。
“重整或重組是所有企業包括上市公司都有可能面臨的一個局面,無論是積極去擴張外延性的增長還是被動對一些資產進行處理,這是企業運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客觀承認它的合理性。其對未來企業的輕裝上陣、重新再出發,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付立春表示。
控股股東增持 提振發展信心
在實施預重整的同時,控股股東的增持為企業脫困發展再打一針“強心劑”。
新華聯文旅日前發布公告稱,5月19日,公司收到控股股東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新華聯控股”)函告,控股股東計劃注資1-2億元增持公司股份。本次增持自2023年5月22日(含5月22日)起3個月內實施完畢,擬增持股份的資金為控股股東自有和自籌,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集中競價的方式進行。
新華聯控股還承諾,在增持期間及增持計劃完成后6個月內不減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并將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不進行內幕交易、敏感期買賣股份和短線交易。
根據公告,控股股東此次增持是基于對新華聯文旅重整成功的堅定信心,對資產價值的高度認可,對未來發展前景的充分看好,為支持公司重整等相關工作開展,穩定公司股價,增強廣大投資者信心而采取的實際行動。
在業內人士看來,優質資產的“底氣”,是控股股東增持的重要基礎。公開資料顯示,自2011年上市以來,新華聯文旅積極轉型,聚焦文旅主業發展,累計已投資近300億元,打造了長沙銅官窯古鎮、蕪湖鳩茲古鎮和西寧童夢樂園三個大型文旅景區和主題樂園項目。三大景區自2019年全面投入運營以來,形成了較強的社會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均已獲評國家4A級景區,正在創國家5A級景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此外,公司旗下還擁有2個海洋公園、8個演藝中心、9個博物館、21家高端酒店、1家大型旅行社等,是國內目前為數不多的全產業鏈文旅企業。”馬晨山說。
記者注意到,2022年新華聯文旅持續深耕文旅主業。針對景區周年慶、春節、端午、中秋、國慶、新年等重大節慶,新華聯文旅從主題、內容、形式、引流、創收等方面入手,精做節慶主題活動,長沙銅官窯的“湖湘味銅官過大年”廟會、中秋千燈節,蕪湖鳩茲古鎮的徽韻國風大賞、新春燈會,西寧童夢樂園的童夢有戲春節趣玩等,使新華聯文旅景區登上主流媒體熱搜。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控股股東增持,提振了新華聯文旅管理團隊加快推進重整的信心與決心,傳遞了控股股東看好國內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價值的信息。
行業復蘇提速 助力企業“重生”
值得一提的是,文旅行業加快復蘇,也為企業重新煥發生機注入動力。
今年以來,文旅行業回暖趨勢明顯。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全國多家旅游景區游客接待量迎來高峰。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
在今年文旅市場高開穩走、加速回暖的大背景下,新華聯文旅主營經營業績實現大幅增長,春節假期,旗下三大景區共接待游客超21萬人次,同比增長96%;運營收入同比大增78%。“五一”假期,三大景區共接待入園游客超28萬人次,同比增長225%,運營收入同比增長285%;旗下酒店總收入比2019年增長92%,較上年同期增長215%,突破歷史峰值;湖南海外旅游旅行社出境游收客近6000人。公司文旅主業價值和核心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
展望文旅業發展前景,東莞證券、萬聯證券等多家機構表示,在政策支持和消費回暖背景下,文旅行業前景看好。眼下,暑期旅游旺季臨近,疊加旅游資源供給恢復、機票及燃油成本大幅下降,下半年旅游出行復蘇有望提速。當前時點旅游出行板塊已重新具備估值優勢,建議關注業績高彈性且可能受益于消費刺激手段的酒店、人工景區、免稅及會展等板塊。
對于2023年文旅產業的整體發展計劃,新華聯文旅也在年報中表示:將堅定不移聚焦文化旅游主業發展,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休閑,圍繞“吃住行游娛購”六大旅游要素,精做文旅運營和管理;繼續推進大景區管理,實行管理、營銷、宣傳推廣等工作一體化;全面開展景區規劃和升級工作,結合當地市場和客群需求,進一步開發景區演藝內容,大力發展夜游經濟,全面豐富兒童及親子體驗項目,打造有文化力、有生命力、有競爭力的旅游產品。
“新華聯文旅正通過精做文旅主業、開展強勢營銷、優化資產結構、創新盈利模式、實行輕資產運營和提升治理水平等措施,力化企業困局,開創企業新局。”馬晨山表示。